2025年10月22日,建筑工程技术教研室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夯实法律教学实践”为核心目的,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公开课观摩教研活动,重点聆听高级工程师王正全老师主讲的“建筑法规则课程”,为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深化专业教学改革筑牢基础。
作为深耕建筑工程领域多年的高级工程师,王正全老师兼具扎实的法律理论功底与丰富的工程实务经验,本次公开课以“理论落地教学,案例赋能课堂”为思路,构建“实务导向型”授课模式。课程开篇即围绕“如何让法律教学更贴合学生就业需求”展开,在梳理合同订立平等、自愿、公平等基本原则时,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与自身参与的工程管理案例,解析原则在招投标、分包等场景中的应用边界,为教师提供“从实务反推理论教学”的新思路。
针对教学中的核心难点,王老师依托工程一线经验,将 “要约与承诺”这一抽象法律概念,转化为建设工程招投标全流程演示——以某住宅项目招标公告、投标文件、中标通知书为例,具象说明 “招标为要约邀请、投标为要约、中标通知书为承诺” 的逻辑链条,并指出教学中易混淆的“口头承诺效力”“要约撤回时限” 等关键点,同步分享“案例对比教学法”,帮助教师解决“法律条文难讲解”的教学痛点。

实务解析环节,王老师聚焦“合同无效情形”这一教学重点,结合2个典型工程纠纷案例(如承包人超越资质承揽工程、违法转包导致的合同纠纷),拆解“五种合同无效情形”的认定标准与法律后果。同时,他以高级工程师的专业视角,解读《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中工程范围、工期、价款等核心条款的教学要点,建议教师通过“条款找茬”“风险预判”等互动环节,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与知识应用能力。
互动研讨阶段,教师们围绕“如何将工程实务融入法律教学”“怎样通过案例教学提升学生合法意识”等教学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王老师结合自身工程管理与教学经验,针对“合同无效情形教学”提出“案例情景剧+后果推演”模式,针对“信息化教学” 推荐FIDIC合同条件数字案例库,为教师优化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能力提供具体路径。教师们纷纷表示,本次公开课不仅厘清了法律教学的重点难点,更学到了可落地的教学方法,对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次教研活动紧扣“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目标,通过高级工程师的实务教学示范,搭建了“实务经验向教学能力转化”的桥梁。后续教研室将进一步梳理课程核心内容,组织教师开展教学方法研讨,修订课程标准与教案,推动“实务案例进课堂、教学能力再提升”,助力培养既懂技术又守法规的高素质建筑工程技术人才。
文字:卢韩好
图片:曾敏侠
审核:庞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