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3日下午,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教研室于B101实训室开展专题公开课教研活动,旨在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师能力与课程质量。活动由孙剑老师主讲“无人机驾驶训练目标”,教研室无课教师何成、刘平、李秋萍参与,教务处督导莅临指导,课后围绕教学内容展开研讨。

一、解析训练目标核心维度
孙剑老师以行业需求为切入点,明确训练需兼顾理论、操作与素养,构建三维目标体系:
职业能力:分“基础操作(悬停、起降)—任务执行(航线规划)—应急处置(低电量、信号丢失)”阶梯培养;
素养培育:强化空域法规、安全规范,培养“飞前查、飞中守、飞后复盘”习惯,融入专注力、责任心等心理素质训练。
二、搭建理论知识框架
采用“原理—法规—环境”三位一体教学,结合多媒体与案例拆解抽象知识:
核心理论:借三维模型解析无人机动力、飞控系统,结合悬停偏移、电机异响等实操问题,建立理论与实践关联;
法规安全:梳理实名登记、空域申请流程,结合违规案例解读禁飞区域处罚措施;
环境评估:引入本地气象数据,指导依据风速、能见度判断飞行条件。同时以 “问题链驱动” 教学,引导教师优化课堂设计。

三、深化教学研讨
督导肯定课程“贴合行业与教学实际,融合课程思政”。教师聚焦关键问题提出建议:
何成建议引入模拟飞行软件实现“理论+同步操作”;李秋萍提出“原理:模拟:实操=3:4:3”的时间分配方案;
刘平建议按航拍、工业巡检等方向设差异化训练模块,孙剑提议联合企业制定细分标准,实现 “通用 + 特色” 课程设计。
四、凸显教研价值
活动搭建“教学展示—集体研讨”机制,传递“以学生为中心” 理念。针对无人机人才缺口大、专业人才占比不足40%的现状,后续将梳理成果修订课程标准,开展案例分享、技能比武,加强企业合作,推动教学质量整体提升,为培养高素质无人机人才奠基。
文字:孙 剑
图片:孙 剑
审核:庞志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