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校进入学校,这是绝大多数新入职教师的一个特点,缺少相关的工作经验,学习的理论知识多于实际操作,但与学生更近,更能了解和体会学生的心理。这样的新入职教师需要做的不仅是对工作内容的熟悉,更重要的是自身身份的转变。
来到学校上的第一堂课,做了十足的准备,上课时间还是把控不到位,课程内容讲完以后还剩大半节课,讲台上是窘迫的老师,讲台下是一脸疑惑的学生。新入职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除此之外还有教学内容的把握、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设备的使用、实践教学的指导以及课程秩序的维护。要解决和接受新的角色所带来的职责和任务就需要新入职的老师们了解和把握自身身份的转变。从学校的学生转变为学校的老师,或者从其他职业身份转变为老师,那么如何做到身份的转变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建立职业认知体系
我相信有很多老师都有一样的感触,老师是相对于其他工作主动性更强的工作。入职阶段(通常指0—3年)是一位新教师从大学毕业生到成熟教师的过渡阶段,面对充满变数的课堂情境、有待熟悉的工作环境,新教师不可避免感到压力。在这个阶段,我们更多是考虑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自身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情况,教学能力和他人的评价成为我们在这个时期的一个衡量标准,我们应该尽快认识教师这个身份的工作内容,熟悉教师应该遵守的相关规范,自身建立起一个对教师职业的认知体系。教师,以教育为生的职业。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按照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根据学校设施条件和个人职称专业,安排学生入座、发放学习资料、备课授课、批改作业、引导辅导帮助学生学习、组织听课练习,组织考试、传授科学文化基本知识,开展主持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观察学习、记忆认知、动手沟通、操作等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经验技术。他受社会的委托对受教育者进行专门的具有建设性的教育,执行各项教育政策,维护社会稳定,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类高素质或实用人才。在社会发展中,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对学生来说,又是学生智力的开发者和个性的塑造者。因此人们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崇高称号给予人民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他是学生们身心发展过程的教育者、领导者、组织者。教师工作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中国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水平和民族素质提高的程度,从而影响到国家的兴衰。
2.树立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一般是在长期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对该职业活动的性质、内容,职业社会价值和个人意义,甚至对职业用语、工作方法、职业习惯与职业环境等都极为熟悉和认可的情况下形成的。职业认同感是人们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随着职业的发展及对职业研究的深入,职业认同感的概念也愈来愈朝着社会化、多元化、人性化的持续状态发展,而不再仅仅局限于心理角度。职业认同感是指教师内心接受教师职业,对教师职业积极认知和正面评价,并且愿意长期从事教师职业的主观感受。职业认同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内在动力,是教师职业幸福的重要源泉,也是干好教师职业的重要前提,还是影响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乃至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深度激发职业情感最主要的就是要求教师亲近学生。要增强职业情感,教师就要与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多交往。师生交往越多,越能赢得学生的好感、信赖,越能增进师生感情。现在的情况是,许多任课教师“例行公事”,到点上课,到点下课,按点上班,按点下班,根本就没有多少接触学生、了解学生、与学生交往的机会,也没有与学生交往的愿望,如此不亲近学生的结果是,师生关系淡漠,职业情感缺乏。学校应该为教师亲近学生提出要求,创造条件。例如,要求教师把与学生交往、交流、谈心,作为自己工作的内容之一和应该完成的任务之一,为教师提供师生交往的良好环境,为教师提出师生交往的时间等。
3.寻找职业目标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通过教师的工作及专业发展的设计,协调教师个人内在需求和学校长远目标需求,实现个人和学校的共同成长和发展。教师专业化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变为“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每个教师都应该树立教育的信念,寻找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希望我在教师这条道路上能够越走越远,不仅在教学上有所发展,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老师,成为能够教授专业知识的老师,我也希望自己能够不断学习和精进自己的技能并不断参加相关的比赛,锻炼自己。同时,我希望作为一名高等职业院校的老师,我也能够为区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能够为区域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作用。因此,基于以上,我将制定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并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比如,在三年内,我将把个人精力投入到自我技能提升,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日常教学中重反思,并不断吸取他人的经验,在三年内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专任教师。
4.培养职业素养
教师不但应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也应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启蒙者和指导者。教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应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去影响学生,培养起学生追求理想的激情,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因此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做到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教师应胸怀全局、立足本职、兢兢业业、热爱平凡而又艰苦的教书育人工作。热爱学生要相信和关心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同时必须严格要求学生。“严师出高徒”,唯有从严要求,学生才能勤奋学习,养成好的学风;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一个好教师绝不能单纯的传播知识,而且应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学生。如果教师热爱本职工作,那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这样才能做到在业务上把学生培养成才,在人生道路上把学生引向正道。
除此以外,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实践证明,教师所教的知识的必须大大超过学生学的。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操作性知识。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教学理论基础及教学实践经验和教育智慧。因此,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主要包括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方面的人文社会知识和科技类知识等。教师应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沟通,形成“大教学观”,为学生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有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即本体性知识。主要包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学科教育知识、教学策略知识等,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有系统的条件性知识。包括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学生身心发展知识等,它是教师从事职业行为的重要保障。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才能让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也才能发展教师的个人智慧。
最后,作为职业院校的老师,除了理论知识的讲授,更为重要的是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行为中所具有的课堂情境知识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教育专业知识与学科专业知识属于描述性知识,可以让教师知道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但不能解决如何做的问题,它们只有与教育教学活动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即实践性知识进行整合,才能被激活、催化,才能赋予教师个体新的生命与意义。
总的来说,新教师的身份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积极思考,从岗位之中慢慢成长起来,从师德、师风、师能等方面出发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